tǔ biē chóng
药材名称 | 土鳖虫 |
药材拼音 | tǔ biē chóng |
药材别名 | 地鳖虫、土元、蟅虫 |
英文名称 | ground beeltle |
功效分类 | 活血疗伤药 |
药用部分 | 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phancyi (Boleny)的雌虫全体。 |
(动)植物形态 | 地鳖:雌雄异形。雌虫无翅,长约3厘米,体上下扁平,黑色带光泽。头小,向腹面弯曲。口器咀嚼式,大颚坚硬。复眼发达,肾形;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前胸背板盾状,前狭后阔,盖于头上。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 冀地鳖:雌虫体宽卵圆形,较地鳖宽。虫体表面暗黑色无光泽。前胸背板前缘及身体周围具红褐色或黄褐色边缘。体背面有密集的小颗粒状突起,无翅。雄虫有翅,体灰黑色,除前胸背板前缘处有明显的淡色宽边外,身体其他部分无细碎斑纹。 |
产地分布 | 地鳖生活于地下或沙土间,多见于粮仓底下或油坊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冀地鳖多生活于厨房、灶脚及阴湿处。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及湖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5~8月采收。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
药材性状 | 地鳖:扁平卵形,长1.3~3厘米,宽1.2~2.4厘米。前端较窄,后端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较小,有1对丝状触角,常脱落;胸部有3对足。腹部有横环节。气腥,味微咸。冀地鳖:长椭圆形。背部黑棕色,边缘具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咸,有小毒。归肝经。 |
功效作用 |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
临床应用 | 常用量3~9克,煎服,用治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癥瘕痞块。 |
药理研究 |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脂和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等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水提物有抗凝血作用。还有抗缺氧、抗突变、降低总胆固醇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作用。 |
化学成分 | 含蛋白质、挥发油、脂肪酸、氨基酸、甾醇及多种微量元素。另含各种脂肪醛和芳香醛及二氯苯和二甲基二硫醚等其他中药少见的成分。 |
使用禁忌 | 年老体弱及月经经期者慎服,孕妇禁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血鼓,腹皮上有青筋:桃仁24克,大黄1.5克,鳖虫三个,甘遂1.5克(为末冲服)。水煎服。与膈下逐瘀汤轮流服之。(《医林改错》下瘀血汤) ②治折伤,接骨:土鳖焙存性,为末,每服6~9克。(《医方摘要》) ③治小儿脐赤肿或脓血清水出者:干鳖火煅为灰,研末,敷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④治瘘疮肿:干地鳖末、麝香各研少许。上二味,研匀。干掺或贴,随干湿治之。(《圣济总录》) |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尿、通气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功效与作用: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舒肝理气、和胃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属温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