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ng qí
药材名称 | 红芪 |
药材拼音 | hóng qí |
药材别名 | 晋芪、独根、黑芪、真盘子 |
英文名称 | manyinflorescenced sweetvetch root |
功效分类 | 固表止汗药 |
药用部分 | 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外皮红棕色。奇数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具花20~25朵;苞片钻形;花萼斜钟形,最下面的1枚萼齿较其余4枚长1倍;花冠淡黄色,旗瓣窄倒卵形,翼瓣与旗瓣等长,耳与爪也近等长,龙骨瓣比旗瓣与翼瓣长。荚果有3~5荚节,荚节近圆形,边缘有窄翅,表面被贴伏短柔毛。花期6~8月,果期7~9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地阳坡草地灌丛中。分布于宁夏、甘肃南部。 |
采收加工 |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 |
药材性状 | 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脱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甘。归肺经、脾经。 |
功效作用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30克,水煎服。用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
药理研究 | 具有显著的免疫促进、延缓衰老作用;改善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强耐缺氧能力;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 |
化学成分 | 红芪含红芪多糖、刺芒柄花素、多种氨基酸、刺芒柄花素、阿魏酸烷(基)酯等,另含21种无机元素成分。 |
使用禁忌 | 痈疽初起者和孕妇慎用。 |
配伍药方 | 1.搭配枸杞:红芪和枸杞一起泡水喝,可以起到补益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这种搭配对于肾阴虚导致的咽干口燥、体倦乏力等症状,以及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等由肝肾阴虚引起的不适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效果。这一信息来源于对红芪和枸杞功效的普遍认知。 2.搭配党参:党参是一种补气的中药材,与红芪搭配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四肢无力、胸闷气短等症状。这种搭配还可以辅助治疗脾肺气虚、气短心悸等不适情况,并有利于保护机体的免疫器官,从而改善被抑制的机体免疫状况,增加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信息参考了含红芪和党参的方剂对机体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 3.搭配黄芪:红芪与黄芪搭配使用,在煲汤或泡水时都能发挥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黄芪本身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等功效,与红芪结合后,对于治疗脾气虚、肺气虚等病症以及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都有良好的效果。这一信息结合了黄芪的已知功效和红芪与黄芪搭配使用的传统经验。 |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尿、通气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功效与作用: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
功效与作用: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功效与作用:舒肝理气、和胃止痛。属理气药。
功效与作用: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属温里药。